夏日炎炎,内蒙古食乐康食品有限公司却是另一番迎战酷暑、紧张生产的忙碌景象。走进生产车间,一批批优质牛羊肉经过加工,被制作成不同风味的草原特色食品,等待发往全国各地的商超卖场。“‘互联网+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,电商间激烈的市场竞争虽然给了我们发展压力,但也刺激了我们企业不断加快创新研发速度。现在,商品种类就有几十种,产品销量也提升了30%。”该企业负责人介绍说。随着传统服务业的转型升级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,不仅进一步激发了市场活力,扩大了社会消费需求,也使我市现代服务业呈现出稳中有进的良好势头。
上半年,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7亿元,同比增长8.5%,全市外贸进出口完成4.2亿美元,实际利用外资5000万美元。全市在建商贸重点项目84项,上半年已完成投资24.3亿元,涉及商场、购物中心、各类综合交易市场、宾馆、酒店、餐饮、娱乐、物流园区以及仓储配送等项目。全市物流园区完成销售收入230亿元,利税5亿元。围绕稳步推进各重点商贸项目建设,我市还积极对外争取政策及资金扶持项目,向自治区申报各类外经贸项目21个,申报项目资金总额3745万元,并向21家企业发放能力建设资金补贴371万元。
市场体系建设不断完善。结合目前跟踪数据,我市新天地广场、万达城市广场、海达电器、维多利广场、众联广场等5家大型商场销售情况分别为7.2亿元、3.3亿元、2.7亿元、1.5亿元和0.35亿元;预计雨润蔬菜批发市场、白音华煤炭物流园、平庄新发地市场、五金机电城、阿旗畜产品交易市场、蒙东农机市场、西城市场等7家规模大、效益好、带动效应强的市场年交易额可达10亿元。
现代服务业进程不断加快。我市进一步完善家政网络体系建设,以赤峰云集社会公共服务中心为龙头,建成了市、旗县两级社会公共服务中心。通过加快发展电子商务、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,推动传统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转变。赤峰市电子商务创业孵化基地、九州通现代医药物流中心项目建设正在有序进行,金融物流港二期工程预计11月末竣工,2016年初投入运营。保税物流中心项目自今年1月1日封关运营以来,已有9家企业办理入驻手续,累计办理进出口业务56票,货物300多吨,货值500余万元,税收80余万元。
此外,结合当下食品安全这一社会热点,我市通过制定和实施《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中药材流通追溯体系建设项目实施方案》,大力推进中药材、肉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。在红山区蒙东云计算中心产业园的草原产品线下体验馆,来自红山区上百家企业的千余种草原特色产品摆满了展厅。在这里,顾客不仅可以先尝后买,还可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的方式对商品追根溯源。说到追溯体系,“这就好比给商品上‘户口’,顾客对商品可选、可尝、可查,不仅保障了‘舌尖上的安全’,也打开了我们销售的新渠道。”一位来自红山区杂粮企业的负责人说。